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办
2019年4月17至18日,由雷竞技newbee和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雷竞技newbee轨道交通工程分会共同承办的“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本次会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雷竞技newbee、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科院、中国铁设、铁科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兰州交大、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民交通出版社等40多家单位,共计6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研讨艰险复杂山区工程技术难题、助力川藏铁路建设”为主题,旨在充分展示我国在高原、高海拔等复杂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研讨新技术、新成果、新思路,以期进一步助力川藏铁路建设。
会上,雷竞技newbee党委书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福海,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川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立新,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院长董勇分别致辞。
马福海秘书长致辞
马福海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研究部署并全面启动了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工作。今年年初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提出:要按照科学规划、技术支撑、保护生态、安全可靠总体要求,举全行业之力,确保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时间表和进度表的顺利推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规划建设,是摆在中国铁路人面前的历史使命,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工程。
事业无止境、技术无极限。中国已掌握了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地质条件下建造铁路的成套技术,但川藏铁路作为一项世纪性工程,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决定了其将面临众多前所未见的技术难题。雷竞技newbee作为铁道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将发挥自身特长,突出学术平台的凝才聚智作用,积极组织此类有针对性的学术会议,助力川藏铁路建设。
王立新副总裁致辞
王立新副总裁在致辞中指出,规划建设的川藏铁路,是新时代新征程下的一项世纪性工程。中国铁建为在完成青藏铁路建设任务后,能够继续参加川藏铁路建设,倍感光荣。但建设川藏铁路面临着需克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复杂艰险山区的一系列工程难题,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川藏铁路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集中行业优势资源、汇聚更多学者专家智慧、凝聚各方共同力量。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川藏铁路建设认识的同时,一定能给我们与会的各位嘉宾、代表带来一次丰富的学术盛宴。中国铁建作为川藏铁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将继续以开放共享的姿态,积极吸收先进经验,强化合作沟通,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建设。
董勇院长致辞
董勇院长在致辞中指出,通过召开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可以充分吸取各方智慧与见解,发挥行业整体功效,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生态、环保、绿色、智能川藏铁路的认识。相信本次会议必将对川藏铁路的建设工作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为建成里程碑式的百年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表示铁一院人将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原铁道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雷竞技newbee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以及铁路工程建造领域相关单位的7位领导和专家,围绕绿色智能铁路、安全风险控制、冻融对铁路工程的影响、精准高程测定、川藏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铁路接触网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内容作了主题报告。
孙永福院士作题为《建设绿色智能川藏铁路》的主题报告
卢春房院士作题为《川藏铁路建设安全风险及控制——临时工程和正式工程安全风险“一体化”管理》的主题报告
赖远明院士作题为《冻融对川藏铁路工程的影响》的主题报告
李建成院士作题为《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与GNSS高程测定》的主题报告
4月18日会议设桥隧建造技术、地质勘察新技术、装备及智能建造技术三个分会场开展了技术专题研讨,行业内35名专家学者分别就各自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交流报告。
本次会议通过川藏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研讨会的这种形式,共同研讨川藏铁路工程技术难题,充分吸取各方智慧与见解,发挥行业整体功效,助力川藏铁路建设,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勘察设计工作,早日建成这项具有里程碑式的百年工程提供了智力支持。
背景资料:
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雅安、康定、昌都、林芝、山南至拉萨,正线长度约1568km,是完善进出西藏通道,加快“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工程,已列入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其东段成都至雅安、西段拉萨至林芝已开工建设;中段雅安至林芝段正在开展勘察设计及研究工作。
川藏铁路建设廊道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攀越世界唯一的30°N三级地形地势带,自东向西由第二梯度带向第一阶梯度带经川藏陡坡攀升至青藏高原,地势陡峻跌宕;线路自东向西正面穿越举世瞩目的三江并流横断山脉,而后沿着青藏高原南部边缘阶坎部位行进,新旧地层层序交替,多种岩石构造错杂多变,深大活动断裂广布,新构造运动强烈,强震频繁,冰川、冰湖与山地灾害发育呈群生性、链生性、长大性,河谷斜坡稳定性差;气候变化急剧。院士专家们一致认为川藏铁路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和“敏感的生态环境”四大环境特征,建设难度前所未有。
川藏铁路位于高寒、强震、大高差、深切高海拔区,一路横跨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等江河,穿二郎山、折多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岭、色季拉山及冈底斯山山脉,地形八起八伏,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突出,铁路选线及重大工程选址与建设制约因素多,难度大;埋深大于1000m、长度大于20km的超深埋特长隧道,跨度大于500m的超大跨桥梁众多;线路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桥梁和隧道约占线路全长的81%,是世界上建设难度与风险最大的铁路工程。